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4年有10个硕士一级学科及12个硕士二级学科招收学术型研究生;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3种类别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具有14个招生领域。2014年我校总计划招生270人左右(实际招生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规模为准),学制2-3年。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如初试、复试和体检合格,优先录取;学校为考生提供奖、助学金,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和“三助岗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到2014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④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报考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的考生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需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从毕业到2014年9月1日);
5.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三、报考办法
1.凡符合报考条件者,请于2013年10月10日后登陆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
2.在规定的时间,凭网上报名编号、有效身份证件到考生网报时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
四、初试
1.全国入学统一考试(初试)时间为2014年1月4日、5日两天;
2.考试科目为4门,其中,政治、外语、数学、管理类综合能力为全国统考科目,部分业务课一及全部业务课二由我校自主命题。凡选考科目,考生必须在网上报名时选定,且不得变更。工商管理硕士(MBA)初试仅设英语及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时间为2014年1月4日;
五、复试和调剂
1.复试分数线由我校依据2014年国家线自主划定;
2.申请调剂的专业应是相近、相关专业(统考科目相同,专业课相近);
3.需调剂的考生必须经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系统确认,否则调剂无效;
4.复试形式、时间、地点、方式及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我校确定,并在复试前通过网页向考生公布;
5.外语听力以及口语测试在复试时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6.对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
六、体检
考生在复试时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七、录取
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按权重折合成综合成绩,再结合考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体检等情况,择优录取。
八、其他
1.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为准。本简章如与教育部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规定有不同之处,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2.考生也可通过研究生处网站(http://yjsc.zzuli.edu.cn)查阅我校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等相关招生信息,或直接咨询报考院(系),联系人及电话见招生专业目录。
九、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462 邮编:450002
通讯地址:郑州市东风路5号 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 系人: 王老师 电话:0371-63556320
传 真:0371-63556320 电子邮箱: zzuliyjsc@126.com
网 址:http://yjsc.zzuli.edu.cn
郑州轻工业学院简介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经、管、法、农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省部共建高校。
学校有东风校区、科学校区两个校区,分别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是河南省文明学校,学校连年获得“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等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政部、体育系2个教学系部。学校现有58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法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独立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具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具有14个授权领域。目前,学校有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在校生20000余名;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省级特聘教授岗位8个,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0余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100余人。
近年来,学校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学校有省级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13个、省二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
学校设有河南省生物工程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河南省高校生产力促进中心、郑州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科研机构,加入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数量达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0余部。长期为红塔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神马集团等著名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学校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主辅修制、导师制等,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8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在烟草、家电、食品、电池、日用化工、工业设计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学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在利用国际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方面走在河南高校的前列。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等国10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经常选派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考察,并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进行学术交流。学校设有河南省唯一的雅思考试中心,并被英国驻华使馆誉为“中国最好的考点之一”。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把握国家振兴轻工业发展的机遇,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向工业强省迈进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特色和优势,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招生院系介绍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是郑州轻工业学院建校之初成立的院系之一。现设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特聘教授岗位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研究机构6个;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4个二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电气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4个本科专业。拥有各种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有17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近90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教授及副教授34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2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近200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先后完成科研项目近60项,获各种奖励20余项,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毕业生有的考上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有的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担当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重任。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9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兼职教授3人、教授3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5人,博士(后)4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国家模范教师1人,教学名师4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厅级学术带头人10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以上。
学院现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等)和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2个学术型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化学工程、材料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教学科研机构,7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拥有各种仪器设备1500多台套,大型分析测试设备总值3500余万元。学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多次邀请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学术交流,并同国内多所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近5年,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多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省科技创新人才、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完成并通过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鉴定6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6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授权专利1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本着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原则,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有力的保证了教学、科研的持续、协调发展。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强化科研能力的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点。研究生均参与各类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人均发表科研论文3篇,三大检索1.5篇以上,深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出国、读博或就业情况良好。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五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食品科学、发酵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生物化工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其中,食品科学、发酵工程为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资助的一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含烟草)专业为河南省名牌专业,同时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形成了烟草化学与香精香料、食品加工技术与理论、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生物技术、烟草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速冻食品加工、生物催化、生物制药等学科方向。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有专职教师79人,其中教授21人,省级特聘教授2人,博士39人。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以“博士群”和“教授群”为学术核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近五年来,学校投入近2千万元用于学科专业平台建设,形成了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学科研究技术平台。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烟草化学和香精香料、食品生物技术平台建设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创新人才工程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863项目及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8项,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和省青年科学基金6项,国家及省烟草局烟草企业重大科研项目6项,取得了包括国家二等奖和省部级二等奖在内的成果20多项,创造了数千万元经济效益。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44篇,其中有65篇被SCI和EI收录。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7人,博士30人,博士后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厅级学术带头人5人,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专任教师8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
学院现有2个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教学科研机构,4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920余人,研究生70余人;拥有各种仪器设备 1400多台套,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学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数次邀请两院院士及行业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并同国内多所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近5年,我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项,省科技创新人才、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2余项;完成并通过国家级、省级科研鉴定30多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授权专利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项。本着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原则,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有力的保证了教学、科研的持续、协调发展。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计算机技术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8人,博士32人,硕士生导师19人,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达95%以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国内外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专家和骨干教师。学院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位和河南省院士工作站,设有“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和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拥有河南省和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购置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总价值2000余万元,学科基础扎实,科研条件优越。近5年来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地方项目50多项,取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它科技成果30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80多篇。产学研合作成绩突出,与华为、神州数码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横向项目76项,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培养的研究生专业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后的研究生多在高校和大型企业就业,在河南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及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合办)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8个本科专业。现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全院教职工近9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8人,博士和在读博士30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在多个专业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全院在校生数3000多人。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70余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50部。学院拥有中外文期刊与图书万余册,设有先进的会计与贸易多功能实验室、案例研究室、证券期货投资实验室等。常设的“轻院管理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成为我校重要的学术交流窗口。营销科学研究所、中小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以及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是学院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平台。学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艺术设计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是在国内较早开办设计专业的教学单位。经过长时期的办学积淀,学科专业建设均达到较高的水平。所拥有的设计学一级学科是河南省优先发展学科,是本学科领域内首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同时,学院还拥有工业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艺术设计、动画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艺术设计学院具有设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硕士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以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条件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以14位教授、19位副教授(其中4位博士)为主力担当学位课程的教学,由28位硕士生导师负责对学生研究课题的指导,并有6位来自于企业和设计机构的兼职导师对学生的设计实践项目进行辅助指导。学院下设的20个工作室或研究室,1个校内实训中心(包括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国家级特色专业实验室),15个校外实践基地,在保证研究生从事研究与实习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成为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平台。
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培养方向: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动画、服装设计(服装设计,设计管理)、设计理论(设计史论,设计文化研究)、公共艺术设计。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5个培养方向: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方法,工业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动画。
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3个培养方向:工业设计方法、工业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管理。
学院至今已成功完成了7届各类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学与研究课题指导工作。研究生们学有所成,能够胜任设计实务、设计研究或设计教学的工作,大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具有良好的事业发展的前景。发展中的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已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设计人才的摇篮。
政法学院、思政部
政法学院、思政部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和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博士15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很多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政法学院、思政部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部讲学。近5年,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3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摘录、转载;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16项、厅级奖励60多项。
政法学院、思政部建有现代化的模拟法庭和社会工作实验室,以及3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能力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资料室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9年,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11人,兼职教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3人。师资队伍治学严谨,充满活力。
外国语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朝鲜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在校生近800人,每年推荐若干名学生到韩国、美国等国家进行交流、实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拥有语言实验室21个(共计1620座位),同声传译实训室1个,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优良条件。
外国语学院建有“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设有“中韩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莎士比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同时支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学府进修、访学,先后有16名教师到英国、爱尔兰、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知名学府进修、访学。近年来,获得省级、厅级奖励多项, 其中1项获201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本年度承担完成省部级项目10项、厅级项目20项。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素质优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博士11人,省教学名师1人,厅局级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学院设有数学与建模实验室、计算技术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400m2,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信息科学中的数学问题、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和密码理论与技术3个方向),2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近400人,拥有各种仪器设备200多台套。学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多次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特聘教授来院讲学,并和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关系。多年以来,学院在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数字签名理论与技术以及非线性系统的模拟及计算有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完成并通过厅局级以上科研鉴定30多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近百篇,获得国际著名SCI期刊J. Math. Anal. Appl. 2005-2010年Top10的最高引用奖,出版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10多部。目前,学院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教学奖励多项,拥有省级教学标兵2人,所培养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40项。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特色和优势。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2人,其中教授8人,校级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其中河南省优秀教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90%以上。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拥有3个科研机构:材料物理实验室、光电技术与材料实验中心、高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近500人;拥有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正电子寿命谱仪等一流的大型科研设备。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高压物理及应用;形成了以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精干高效的学术梯队。近3年来完成和承担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9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额达到300余万元。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研究论文100余篇 (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各1项。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大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保证了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