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河南省政府于2013年批准成立,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牵头单位,以河南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技术管理中心、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郑州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等为协同单位,紧紧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大战略需求,以事关我省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重大任务需求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汇聚人才、科研平台等核心要素和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在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与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理论和技术突破,产出了一批产学研标志性成果,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社会化服务成效显著。
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和硕士生导师29名,具有博士学位比例93%,入选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省杰出青年、省优秀青年、省教育厅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15人次。中心依托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现有省级重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省级重点学科(生态环境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环境工程),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环境工程,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及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CMA环境检测等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大型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万元。拥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污染水体水质检测、净化及生态修复”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废水及水体氮污染控制新技术(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修复)”等省级科研团队以及多个校级科研团队。
中心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多次邀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来中心讲学、学术交流,并与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澳大利亚伍龙贡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近五年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培养硕士研究生60人,本科生300余人,在校本科生220余人,硕士生42人,博士生4人。所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社会适应性强、勤奋、务实、勇于创新,就业去向主要为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等,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
中心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国家大气污染防控、中央生态环境资金、河南省重大公益招标等重大项目6项,其它省部级项目31项,企业委托项目6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1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河南省地方标准/规范3项;出版专著、教材12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成果丰硕,拥有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培养条件。
二、 接受调剂专业
单位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
|
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085701 | 环境工程 |
|
三、 接受调剂考生的条件
1.调剂必须符合教育部关于调剂的规定内容(详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八章)和我校招生简章和复试录取办法中规定的相关要求。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3.原则上,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
4. 英语一和英语二之间,数学一和数学二、数学三之间,统考科目和自命题科目之间,须综合考虑难度差异和培养需求等因素。
5. 接收调剂专业动态更新,具体请关注我校在研招网公布的缺额信息。
四、 调剂程序
1.按教育部要求,考生调剂申请必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 (http://yz.chsi.com.cn/yztj)进行,请有意向调剂到我校的考生及时填报调剂志愿。
2.复试通知以短信方式发送到考生报名时注册的手机上,请考生务必保持手机的畅通,并按复试通知规定的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逾期不确认者将取消资格。
3.复试合格后,考生将收到我校发送的待录取通知,请在12小时以内回复,逾期不确认者视为主动放弃录取资格。
4.对生源不足的专业,我校将再次开放调剂通道。请申请调剂的考生及时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页,了解调剂最新信息。
五、 复试时间及安排
调剂复试具体工作安排请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看。